在JS中将JSON的字符串解析成JSON数据格式,一般有两种方式:
1.一种为使用eval()函数。
2. 使用Function对象来进行返回解析。
用jquery解析JSON数据的方法,作为jquery异步请求的传输对象,jquery请求后返回的结果是json对象,这里考虑的都是服务器返回JSON形式的字符串的形式,对于利用JSONObject等插件封装的JSON对象,与此亦是大同小异,这里不再做说明。
这里首先给出JSON字符串集,字符串集如下:
代码如下:
var data="
{
root:
[
{name:'1',value:'0'},
{name:'6101',value:'北京市'},
{name:'6102',value:'天津市'},
{name:'6103',value:'上海市'},
{name:'6104',value:'重庆市'},
{name:'6105',value:'渭南市'},
{name:'6106',value:'延安市'},
{name:'6107',value:'汉中市'},
{name:'6108',value:'榆林市'},
{name:'6109',value:'安康市'},
{name:'6110',value:'商洛市'}
]
}";
这里以jquery异步获取的数据类型——json对象和字符串为依据,分别介绍两种方式获取到的结果处理方式。
1.对于服务器返回的JSON字符串,如果jquery异步请求没做类型说明,或者以字符串方式接受,那么需要做一次对象化处理,方式不是太麻烦,就是将该字符串放于eval()中执行一次。这种方式也适合以普通javascipt方式获取json对象,以下举例说明:
为什么要 eval这里要添加 “("("+data+")");//”呢?
原因在于:eval本身的问题。 由于json是以”{}”的方式来开始以及结束的,在JS中,它会被当成一个语句块来处理,所以必须强制性的将它转换成一种表达式。
加上圆括号的目的是迫使eval函数在处理JavaScript代码的时候强制将括号内的表达式(expression)转化为对象,而不是作为语句(statement)来执行。举一个例子,例如对象字面量{},如若不加外层的括号,那么eval会将大括号识别为JavaScript代码块的开始和结束标记,那么{}将会被认为是执行了一句空语句。所以下面两个执行结果是不同的:
alert(eval("{}"); // return undefined
alert(eval("({})");// return object[Object]
对于这种写法,在JS中,可以到处看到。
如: (function()) {}(); 做闭包操作时等。
alert(dataObj.root.length);//输出root的子对象数量
$.each(dataObj.root,fucntion(idx,item){
if(idx==0){
return true;
}
//输出每个root子对象的名称和值
alert("name:"+item.name+",value:"+item.value);
})
注:对于一般的js生成json对象,只需要将$.each()方法替换为for语句即可,其他不变。
2.对于服务器返回的JSON字符串,如果jquery异步请求将type(一般为这个配置属性)设为“json”,或者利用$.getJSON()方法获得服务器返回,那么就不需要eval()方法了,因为这时候得到的结果已经是json对象了,只需直接调用该对象即可,这里以$.getJSON方法为例说明数据处理方法:
$.getJSON("http://www.phpzixue.cn/",{param:"gaoyusi"},function(data){
//此处返回的data已经是json对象
//以下其他操作同第一种情况
$.each(data.root,function(idx,item){
if(idx==0){
return true;//同countinue,返回false同break
}
alert("name:"+item.name+",value:"+item.value);
});
});
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方式1中的eval()方法是动态执行其中字符串(可能是js脚本)的,这样很容易会造成系统的安全问题。所以可以采用一些规避了eval()的第三方客户端脚本库,比如JSON in JavaScript就提供了一个不超过3k的脚本库。
var json='{"name":"CJ","age":18}';
data =(new Function("","return "+json))();
此时的data就是一个会解析成一个 json对象了.
来源:http://www.cnblogs.com/myjavawork/archive/2011/03/10/1979279.html